其實是因為超時空感應(FlashForward)看完了、又沒第二季可以期待(註),害我有點鬱卒(好啦是很鬱卒),不知不覺就讀起書來……

關於2分17秒 #1
昏迷時間2分17秒是聖經篇碼。聖經向來是西方用典的最愛。

創世紀2:17 「只是善惡知識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那一天,你必定死亡。」
(But of the tree of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thou shalt not eat of it: for in the day that thou eatest thereof thou shalt surely die.)

創世紀其實是很好看的故事(教徒請不要打我)。這一節是上帝給亞當的警告。知道的時候就是死亡的時候,何等諷刺。看著劇中人因為知悉了片斷的未來而動搖,而知道越多的人(如Dyson Frost)煩惱越多,不禁覺得未知其實是神賜的恩典。

關於薛丁格的貓 #
封閉的盒子裡有一隻貓,盒子連接到一個有毒氣體的容器。毒氣進入盒子裡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五十。所以打開盒子以後,觀察者能看到的是「死貓」或「活貓」。當觀察者未打開盒子之前,貓處於一種「又死又活」的狀態,一旦觀察者打開盒子,只會看到「活貓」或「死貓」的其中一個結果。

問題來了。人的主觀意識、是否影響客觀的世界?根據多世界理論,當觀察者打開盒子的剎那,世界會分裂成多個世界,而觀察者只能進入眾多的世界其中的一個,而觀察結果因此也只有一個:貓是「生」或「死」。而在其他世界裡貓的狀態會由薛丁格方程式決定。貓倖存的機率越大,貓存活下來的世界數目就越多。

我的感想是科學家的腦袋非常複雜。我看了三遍還是似懂非懂。還有,沒事幹嘛把毒氣裝置連接到有貓的盒子裡?這跟雞兔同籠一樣不合常理……

關於歧路花園(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 #17
當然不是片中的科學狂人Dyson Frost的歧路花園,而是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的歧路花園。當時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心花怒放,在心中大喊:「天哪!居然真的有人畫出來!」

FF3

ff14.jpg
不管有多少可能性,最後都指向頂端的末日:2016年12月12日。我在想第二季之所以沒有下文,會不會是顧忌這個日期太近,感覺太不吉利。

歧路花園是波赫士的短篇小說,極其精彩。以一次大戰的間諜戰為經,傳說中的中國小說為緯,波赫士建構了一個時間中的迷宮。在此迷宮中,事件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性,每一個歧異都形成新的分岔;故事因此在時間中開展,選擇其一、放棄其他,就構成了不同的未來,而所有的可能性鋪排開來,就是宛如時間中的迷宮。

故事主角余村,中國人,(我猜波赫士用這個名字搞不好是受到紅樓夢「賈雨村」〔假語村言〕的影響),是居住在英國的德國間諜。躲避英國軍官理查‧麥登追捕的他,來到村莊裡亞伯特博士的房子。在那裡,他和博士一起討論了余村的祖先,崔本,的小說。

「你的祖先相信無限多的時間序列,一個不斷繁殖,充滿分歧、交錯、平行的時間。在這個網路中,每個時間互相逼近、分岔、交錯,或歷經數個世紀的毫無相干。這個網路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時間。在多數的時間裡,我們不存在。某些時間中,你在而我不在;某些時間中,我在而你不在;也有另一些時間,我們倆都存在……。」

於是,此時空中做出某個抉擇的自己,在迷宮裡走出一條路;其他未走之路,有平行宇宙中另外的自己在其上行走。

這種超文本的概念在現代來說當然不稀奇,可是這是波赫士1941年的作品啊啊啊~~~文學家的想像力,和透過文字預視未來的能力,總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不,也許我應該說,像波赫士這種理性的文學家,腦袋跟科學家一樣複雜,所以用文字推演出來的結論、才會跟薛丁格用物理公式推演出來的結論那麼像……

也因為歧路花園和超時空感應真是太契合了,我一直在想,影集的結局和小說的結局不知道會不會有關係:

在終於推論出崔本的小說,就是一個迷宮的同時,麥登也已追上。如夢初醒的余村,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毅然決然地殺了亞伯特,也把自己送上絕路。但他的間諜行動卻成功了,因為他已成功地透過報紙新聞,將訊息傳給德軍:攻擊的目標城市,名為亞伯特。

Mark非死不可的原因,到底是因為他在所有的未來中都不存在呢?還是他的死傳遞了什麼訊息給誰呢?

關於蘇斯博士(Dr. Seuss) #17
蘇斯博士是有名的童書作家, 「一條魚兩條魚紅的魚藍的魚(One Fish Two Fish Red Fish Blue Fish)」是一本兒童識字讀本。我對他比較有印象的是「綠色蛋與火腿(Green Eggs and Ham)」,不過也只是知道書名而已。

關於伊底帕斯 #17
典出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Oedipus the King)。堪稱最常被引用的故事之一。大概的故事是,伊底帕斯出生時,身為國王的爸爸從神諭得知伊底帕斯長大後會弒父娶母。害怕之餘父親將他棄之荒野,卻被憐憫他的牧人偷偷送給鄰國的國王收養。長大後,伊底帕斯知道神諭的事。因為以為養父母是親生父母,害怕鑄下大錯的他棄國遠去,卻回到自己出生的國家(底比斯)。在一場意外中,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又因為回答出斯芬克斯(Sphinx)的謎語,拯救了底比斯,成了英雄。他娶了此時已成寡婦的母親,繼承王位,終究應驗了神諭。得知真相後,母親自殺,伊底帕斯自我懲罰,剜出自己的雙眼。「還有什麼痛苦能凌駕其上呢?這是只屬於我的,我的命運——我是伊底帕斯!」在殘酷的命運之前不閃不避,令人動容。

希臘悲劇都是三部曲,第二部是「伊底帕斯在科羅納斯」(Oedipus at Colonus),講伊底帕斯瞎眼之後,自我流放到科羅納斯的故事。第三部是「安提岡妮」(Antigone),是伊底帕斯的女兒為了貫徹個人正義,違反法律被處死的故事。

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在我看來是佛洛伊德的誤讀。佛洛伊德以「不知情」為「無意識」,把這個故事解讀成精神分析的寓言,於是說伊底帕斯戀母,在我看來真是過度詮釋。再怎麼說,跟死了丈夫的王后結婚,以便繼承整個王國,還不就是政治考量嗎!


(註)對於第一季那樣結尾(第二次大昏迷發生、Mark在最後一秒衝出爆炸的大樓,生死未卜),卻沒有第二季這件事,abc官網上可是罵聲不斷,還有人發動連署,希望abc開拍第二季。影迷熱情的程度讓我大開眼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tuse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