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是科幻小說,但呈現出來的氛圍卻懷舊而感傷,對於不確定感的描繪寫實到錐心的地步,還充滿了六七十年代的爵士樂。

三個童年好友目睹了星星熄滅的天空。之後,哥哥傑森誓言找出真相,妹妹黛安投身信仰,戀慕著黛安的泰勒努力唸書,考上醫學院,過著平常人的日子。十多年後,傑森繼承了父親在航太工業的地位,成為近日點基金會的要角。藉著基金會資源和自己的聰明才智,傑森一步步逼近真相。他們發現,地球被一層電磁透析膜包了起來,時間被延緩了,陽光也受到過濾。此時的地球上一年,是外太空一億年。雖然不知道是誰覆蓋了地球,但目的似乎出於保護。為太陽已經膨脹的事實所迫,傑森大膽提出了將火星地球化的計畫,利用時間迴旋所創造出的時間差,把載有各種生命的火箭發射到火星上,讓這些生物在地球時間一年的期間,完成一億年的演化,好讓火星成為地球人可以移居的處所,或至少讓人類種族在異地延續。然而,就在火星發展出農業的二十四小時(約二十七萬年)後,火星也被時間透析膜包圍了。

原本將希望寄託在火星移民計畫的人類因此陷入恐慌。儘管人皆有死,但知道人族即將滅亡,卻在(自以為)最後一代的身上投下了不可思議的陰影。儘管人人有其應對,有些應對卻不是那麼從容。戰亂、宗教、恐怖行動、自殺潮……末日亂象光怪陸離。

艾德華指責我們是時間迴旋心理麻痺的一代。也許他說對了,我們已經在死亡陰影籠罩下生活了三十幾年。沒有人擺脫得掉那種隨時會受害的感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意識到有一把利刃在頭頂上懸盪。生活中的種種樂趣都蒙上了一層陰影,最傑出、最勇敢的人也會顯得猶豫不決、畏縮不前。(p.404)

大拯救。那是一個美麗的謊言,一艘紙糊的救生艇。為了搶搭那艘救生艇,我們甚至會自相殘殺。殘害我們這一代的不是時間迴旋,而是期待大拯救的誘惑和代價。(p.442)


奇妙的是,這個時代並沒有比過去的任何一個時代更糟。相反地,受到控制的太陽比以往更溫和,醫療進步的程度足以克服許多從前人類無法控制的疾病。太陽終有一天會膨脹、吞噬地球,是大家都知道的書本知識。然而,當成為必須面對這件事(而且,不是漸進的,而是忽然間就在眼前了)的世代,人人生活被打亂,棲棲遑遑。人們想要相信些什麼,卻也不知道該相信什麼。即使選擇了,也不見得相信自己的選擇。最後的最後,終究還是意志、愛、和信念,陪著人們走完全程。求仁得仁,求愛的也得愛了。

故事的後半由火星使者萬諾文攜至地球的火星科技帶來高潮,科幻的力道也漸漸展現出來。火星第四年期的技術、複製體計畫、馮紐曼式網路的描寫充滿魅力,宇宙大同的理念更是非常……烏托邦。雖然我喜歡這種浩瀚又充滿希望的氛圍,但是作者是不是只著重在生命創造繁衍的力量,而忽略了另外一端的自毀傾向?當然我的個性也沒有那麼黑暗,只是有點懷疑美麗新世界是否順利運作而已……。想起現實中的北極資源爭奪戰。即使科學家建言維護北極生態,商人仍然在唯恐別人捷足先登的氣氛中加速行動,令人悲傷。因為是小說,人性就會比較光明嗎?……

繼續啃第二部。

Wilson, Robert Charles,2005,《時間迴旋》,陳宗琛譯,2007,貓頭鷹,城邦,台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tuse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