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mz -省エネ-
演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指揮:梶間聰夫
鋼琴:蔡孟儒
古箏:黃好吟
曲目:
趙泰廣:爍
陳以軒:鳴鐘下的渲染
鄭建文:夜來風雨聲
楊語庭:蝶舞
(中場)
林進佑:《宇宙》鋼琴協奏曲
馬水龍:《尋》古箏協奏曲

這場音樂會上半場是國台交100年度音樂作品徵選決選,下半場是ACL年會系列音樂會的演出。ACL(Asian Composers League)是亞洲作曲家聯盟,會員國涵蓋亞洲及大洋洲。我也很少聽現代音樂作品,想說機會難得,加上上次看梶間的演出還蠻喜歡的,就去了。

幾首曲子聽下來覺得作品不約而同地把重點放在音響效果跟氛圍渲染。不以旋律訴說,而是用聲音構築出情境,讓聽眾有所感悟。至於音響效果,那真是劍走偏鋒,實驗性質濃厚,已經不能用好聽來形容了。《鳴鐘下的渲染》聽得我頭痛,《宇宙》顯然不太平靜而且常有爆炸,加上麥克風擺放的位置不太好,鋼琴跟樂團的音量並不平衡。我的耳朵比較能適應的是《夜來風雨聲》跟《尋》。《夜來風雨聲》表現出風雨倏忽來去的急驟,也讓人想起「花落知多少」的無常,不過和聲有時還是蠻欺負人的。《尋》的話,完全是給古箏展技用的,音樂家站著奏箏,揉按拍擊之際,魄力十足;起身迴旋間,宛若舞蹈。是好看的表演,也可以讓門外漢(如我)了解古箏獨有的一些特質。

這場音樂會完全是陽春白雪,不幸我也完全是市井俗人。是很有趣的經驗,不過好奇心殺死貓。

讓我想起台灣電影專走藝術路線的時候。因為導演專注於藝術,忘記了觀眾,觀眾也就從觀眾席上消失了。如果學院派的作曲執意如此發展,大概很快就會變成某種秘密結社了。雖說創作時心中該不該有觀眾是永恆的答問,但曲子如果是給人聽的,也許,也許顧念一下下不為過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tuse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