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晚間播出的紀錄片,NHK拍攝,探討腦中風。因為腦部血管的總長度加起來是600公里而以為標題。

可能因為衛教的目的,影片步調偏慢,有點沈悶,但解說詳細。比較有趣的是它用了歷史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疾病。造成中風的原因包括老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喝酒、不運動、睡眠少等生理及生活因素。人類生來就有中風的危險。冷血動物身體及腦部的血管壁厚度並無顯著差異,但哺乳類因為是溫血動物,加上活動量大,血液必須供給肌肉活動,所以演化中為了運動與協調,身體的血管壁增厚;但腦部因為沒有肌肉,血管壁也就沒有增厚。

而人類,在250萬年前進入石器時代後,發展出精細的手部動作,使得腦部掌管運動的神經元快速演化。中風也因此好發於人腦演化程度較高的區域(供血需求高)。因此,中風者往往有手腳運動障礙。

6萬年前,人類離開非洲,中風開始大量增加。原因是難以想像的:鹽的使用。在非洲,鹽不易取得,動物得要舔食鹽塊補充鈉。實驗發現,人類嗜鹽,鹽對大腦的作用類似毒品。離開非洲之後,鹽相對容易取得,這樣的機制讓人容易攝取過量的鹽,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增加中風風險。

現代生活的形成,不過幾百年,但人類的身體,還停留在幾十萬年前。身體演化的速度,大幅落後文明進展的速度。這也讓我想起之前探討肥胖的另一部紀錄片,片中科學家用些許無奈的語氣說要人看著眼前的食物不吃,根本是違反本能的事。事實是,我們的身體是為了適應更久遠以前的生活而設計的:用腦少、用身體多;大量勞動,食物取得不易,種類相對多元(有得吃就不錯了,沒得挑)。人類壽命的拉長,也讓中風顯得更普遍(以過去平均壽命四五十的情況來看,確實沒什麼機會遇到中風或老年癡呆症)。

了解了身體的歷史之後,當然,我們可以期待,文明的生活延長的話,終究人類會再演化,而擁有更適應文明生活的身體。但是目前,為了健康,便不得不壓抑飲食的慾望,並且多運動,好降低中風的機率。我想這也是NHK拍攝這部影片所想要提醒大家的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tuse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