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每週二五晚間十點播出,一共六集。不是很容易懂,不過值得看看。誰叫我們是資本主義社會嘛。

第一集:亞當史密斯:自由市場的起源?

有些書就是很有名,有名到就算沒讀過你還是會知道書名跟作者,而且還會知道裡面大概說什麼。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就是這種書。一般認為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是現代經濟學的始祖,國富論這本書則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

第一集主要就是在反駁這項論點。

史密斯是蘇格蘭人,他出生的時代正值蘇格蘭啟蒙運動,當時學者無不藉由科學或哲學的方式致力尋求解釋人類行為的法則。代表人物如植物學家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他在《自然系統》一書中闡述,自然界可被視為具有邏輯性的系統,他的學說甚至以君主政體來解釋自然階層。換言之,社會秩序是某種自然的秩序。另外兩位醫生,佩帝跟魁奈,認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循環流動,正如血液在身體裡流動,有著自然的秩序,而建立經濟模式是可行的。第一次,有人把經濟獨立出來加以探討。

Linnaeus
林奈的分類學和二名法都非常有名。植物學家都很會畫畫啊!

亞當史密斯試著用語言陳述經濟學。他認為經濟活動的根源,是以物易物的本能;因為實物交易有時不能滿足,而有了貨幣(衡量價值)。片中深入原始部落,發現實物交易的假設是錯誤的。原始社會事實上共享互惠:現在我給你某物,等你情況允許時,你再給我某物。這種體制運作於團體或(廣義)家庭,並非當下的以物易物。亦即史密斯的理論,根源於錯誤的假設。但經濟學家們大量引用這項錯誤假設,在導演看來,他們另有目的。

第二件提出重大歷史事件,美洲大發現,以及其後的殖民經濟。導演引中國鄭和下西洋的案例作為比較。中國的海外探險世皇帝授命,歐洲的海外探險卻是私人的意願,海外冒險家猶如企業家一般,願意冒大風險投資(征服殖民地)。學者研究發現這些征服者負債累累,使他們願意投機冒險。動機的不同造成發展不同,歐洲國家劫掠殖民地,貿易讓企業家崛起。這和允許小型生產者自由進入、不需要資本家介入的中國市場也有所不同。

史密斯對殖民地的獨佔經濟並非贊成。他分析,開放殖民地自由貿易雖會帶來暫時的混亂,但之後自由經濟所帶來的好處應該是大於獨佔經濟的。史密斯批評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與當時的商業同業公會,認為政府賦予它們太多特權。這些公司唯利是圖,企圖找到最大利潤的商品出口。英國本地發生了圈地運動,領主將農人趕出土地,用來養羊,生產利潤更高的羊毛。地主跟資本家開始要求土地所有權。人們失去與土地的連結,被迫遷至城市生活,但新興工業的城市死亡率很高,貧窮於是出現了。有土地的人不太需要出門消費。而資本主義需要人消費。

影片中提出的第三件事,是奴隸制。學者認為國富論迴避了奴隸制度。一位學者提出,今日人類經濟體系的源頭,是加勒比海與拉丁美洲的殖民。美洲新世界的農場是歐洲以外的地區的活動,當時農場規模超過現代工廠規模,勞動力是不自由奴工而非雇傭,一切向利益看齊。資本主義造成了400年的奴隸制度,而種族歧視是奴隸制度的產物。

這是鄭和與哥倫布的段落:https://youtu.be/UrJj9i2ftPM 導演加入了很多中國的部分做為對照,是因為中國是現今的經濟強權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
    全站熱搜

    lotuse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