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看懂。如果我哪裡記錯了,請糾正我。這集看起來很像在讀近代史的感覺:一團亂。

第五集:凱因斯 V.S. 海耶克:一場假戰爭?

先推薦大家看看片中也有引用的海耶克大戰凱因斯影片和海耶克大戰凱因斯第二回合。網友貼心地加了中文字幕和註解,有助釐清案情。

Hayek-Keynes
左邊是海耶克右邊是凱因斯,各掌半邊天。

先說大概的印象。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政府角色的不同。海耶克認為政府應該放任自由市場,不加干涉。凱因斯認為政府應該主導市場,創造需求。從官商勾結的歷史來看,凱因斯會成為顯學是一點都不奇怪的事情。兩人的學說歷經了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對某些現象提出解釋,但也對某些現象無法解釋。所以都不是完美的學說,而各有支持者。

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是奧地利經濟學家。原本的觀點稍偏社會主義,認為政府在經濟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但米賽斯改變了他的看法。米賽斯認為,少了利潤、價格、產權制度,理性經濟活動將難以預測。他認為政府應該放任人民自由買賣。他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中提出,政府主導的計畫經濟最終會造就極權政府,如納粹、法西斯等。米賽斯和海耶克都認為必須用價格主導生產,價格系統是無可取代的。國際企業的秩序,就建立在自由市場上的價格系統上。他認為資本主義理性、有效率,並建立出公平的獎賞制度(努力工作將獲得相應報酬)。至於蕭條、經濟衰退等,政府也應該袖手旁觀,靜待市場自我調節。「經濟會朝均衡發展。」畢竟,資本無法一直擴張,政府應該讓經濟衰退自行消失,這樣,不良投資跟債務才能成功清償。

海耶克的學說被評為過於相信理性。他相信在經濟活動裡,人們會基於理性採取行動,但有時人類並不理性,或是資訊不透明、不全面,使人類無法理性。「他創造了一套標準經濟理論,不符合理論的他就不觀察。」其中一名學者道。譬如經濟泡沫成形,破滅,海耶克無法解釋,因為泡沫並不理性。此外,在實務面上,政府往往難以放任經濟衰退自行消失,因為耗時太久,社會人民會動盪不安。

1947年海耶克在瑞士創辦朝聖山學社,對抗凱因斯。他們呼籲重建自由市場。學社裡的傅利曼聲望卓著,宛然繼承者。1980年代,雷根和柴契爾試圖施行海耶克跟傅利曼的自由理論,恢復了資本重於勞工的規則。90年代末到2000年,人們開始過度相信自由主義、自由市場、自由競爭,以及私人企業的自律。片中一名學者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不平等的減少,其實是戰爭(世界大戰)初期政治的反應所促成,並非民主政治議會的結果。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英國經濟學家,在一戰時間開始投入經濟政策,陪同簽訂《凡爾賽條約》。1919年,他出版了《和平的經濟後果》。他認為,協約國收不到德國的戰敗賠款。就結果來看,德國經濟緊縮,果然造成希特勒崛起及二次世界大戰。凱因斯將觀察到的經濟結果理論化,納入政治和社會觀察,間接承認了人性複雜面。

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陷入經濟大蕭條。凱因斯認為政府應該提高總體支出,來創造就業率、刺激消費、活絡經濟(不過他沒提到怎麼還錢)。二次大戰後,各國政府紛紛援助國內企業。日本積極出口,以便賺進外匯。法國政府資助雷諾汽車。政府沒有像海耶克所言,是資本主義的敵人,相反地,政府支援了資本主義。戰後歐洲政府發展社會保險制度、創設金融市場法則,政府主導了這個所謂的溫和資本主義時期。

凱因斯的批評者提出公共支出無法降低失業率。勞工薪水降低或是停滯的問題無法解決。紓困借貸幫助了銀行,幫不到在銀行裡存款投資的一般市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
    全站熱搜

    lotuse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