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未來之眼出來,瞥了一眼加映場的公告,發現「乘著光影旅行」。非常幸運地買到所剩無幾的票。進場後不久就發現演講廳滿滿是人,座無虛席。雖然霉味令人有些不舒服,但電影真是好看得沒話說。

片中最撼動我的,是不同作品中列車駛過的鏡頭。時間的流動,空間的移動,一起被帶出來。旅人的寂寞滄桑,不言自明。「我一直想拍景物依舊,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覺…黑暗中有一點光,還有希望。」李屏賓如是說。

與各國導演合作,被王家衛評為「像軍人」的李屏賓,律己卻也感性,有著安定拍攝現場的領袖魅力。影片以訪談、側拍、電影作品交錯的方式,呈現出李屏賓的藝術觀、待人處世,以及到處拍片的旅途中,對家人的懸念,平淡中蘊含張力,真情流露。

Mark Li.jpg

當中,侯孝賢與李屏賓合作最久,也給了李屏賓藝術上的啟蒙。李屏賓與侯孝賢的「鬥法」非常可愛。堅持自然光的侯導,寧可電影拍成「彩色黑白片」也不加燈光,但李以其攝影專業評估,要拍出自然的色澤,往往需要加上不自然的燈光。於是從不熟的時候和助理交換暗語,偷加濾鏡柔焦,到熟了以後直接「實驗」給侯導看,讓侯導終於認同他的做法。話說合作拍戲了十四年,到了拍攝紅氣球的時候終於熟了起來,這兩位也未免太慢熟……。看到紅氣球裡侯導「說明」自己想要的感覺時,全場轟笑:「……就拍這樣飛過去、再追過來,像兩隻蜻蜓那樣有沒有?……」比手劃腳, 顯然一切影像在導演心中,問題是,我們都不懂啊!一個片場的鏡頭,李屏賓抓頭,侯導撓下巴,各自煩惱的樣子更是好笑。侯導道:「反正只要我丟個想法給他,他就會做出一個東西來。就算不是我原本要的東西,也不會讓我失望。那這樣會讓我幹嘛呢?會讓我越來越大膽……」

原來任性的導演是強大的攝影師寵出來的嗎!(大笑)

外國導演的部分,則很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啟發。也許,是因為「把台灣的世界觀,帶進外國導演的電影裡」,不同文化的視角讓導演驚豔吧!鏡頭下的含蓄詩意,和工作時的彈性、「順勢而為」——大至颱風暴雪,小至爆米花跟藍色塑膠袋——,讓人看到李屏賓敏銳的直覺跟感性。可以感覺出來,合作導演對於李屏賓都很佩服。

從電影業剛起步,技術有限的環境裡一路摸索,投入無數個一分鐘後,李屏賓果然在攝影界打出天下。只是因此隨風天涯,頗有無奈之處。得到國家文藝獎時,李屏賓致詞,說到當時人在新疆,看到手機裡二十幾通未接來電,心裡只想到,「是不是家人出事了?」以最沈痛的心情,迎來殊榮。說時好笑,但當時的懸念煎熬,卻是可以想見。沒有團隊,一個人就可以把事情辦好的李屏賓,沒有讓我想到天涯一匹狼,倒是與台灣早期中小企業家一卡皮箱跑天下的身影重疊:低調、不浮誇,有些宿命,強韌而認真。隨風漂泊是對自己的夢想負起的責任,對家人的責任則是掛在心上;逐夢的途中踩下的腳印,看似輕盈,其實很重。

風中低語,如此動人。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tuse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