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的最後一集。以卡爾‧博蘭尼(Karl Polanyi)的研究,對照希臘債務的現況,點出資本主義的缺失。
博蘭尼在著作《鉅變》中,把工業革命視為分水嶺。工業革命前,經濟是社會關係之下的活動。也就是說,經濟活動並不是像資本主義的學說所言,是純理性的運作。人際關係、社會架構、法治規範等等會影響我們的經濟活動,市場只是經濟的一環,所謂能夠自我調節的市場機制並不存在。我們並不見得總是往最大利益,或是最利己的方向邁進。
博蘭尼特別指出,勞力、土地、貨幣不該被商品化。這些東西被納入市場,將使得社會關係/社會意義受到市場的規範,成為經濟的一部份。當經濟凌駕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就是社會價值的混亂及崩潰。所謂的商品,應該是「為銷售而生產的」。勞力跟土地顯然不是,貨幣則為銷售的媒介。將這些並非商品的東西商品化的結果,就是在社會當中創造出一群不事生產、而以銷售這些虛構商品而致富的人。(好可怕的熟悉感。我想台灣應該是以土地跟貨幣致富的代表吧!)
當希臘被沈重的利息壓垮時,銀行為了保有希臘的償債能力,不得不繼續借貸給希臘。然而這樣是為希臘解決問題呢?還是讓希臘陷入更深的債務陷阱?或許有人要說這是希臘咎由自取。但博蘭尼卻指出,「債務」二字讓金錢的罪惡道德化。倘若積欠債務的人不需償還利息,他們也許有能力償債。銀行在此顯然扮演了合法的放貸者角色。但放貸者的獲利到什麼程度算合理呢?在古代的蘇美,新君上任往往大赦天下,讓債務歸零。博蘭尼指出這種「一切重來」讓社會關係得以重整。幾年前,因為信用卡債的問題,台灣政府曾經介入,替卡奴與銀行進行協商。現在看來,作此提議的人倒是博蘭尼的信徒呢。只是這畢竟是特例。華爾街仍時有佔領之舉,而各國社會貧富差距漸大。我們是否有相應的機制,讓社會關係得以重整,讓階級之間對立的壓力,得以釋放,讓下一次的戰爭,不要到來?
這段影片說明了為什麼希臘債務是不公平的。
然而這個系列就這樣結束了。總覺得這是經濟學的資本主義導讀,給了人名開了書單,看起來頗為累人的紀錄片啊!經濟學理論繼續發展,現實生活當中的困境也繼續發展,每個答案引發更多的問題,每個提問之後都有好幾個問號。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說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即將到來。人類的自毀基因看來是內建的。也許讓債務歸零的解答,終歸不是由經濟學家提出,而是由生物學家提出?
汗毛倒豎。
- Jun 21 Sun 2015 19:59
紀錄片: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 6
close
第六集:卡爾‧博蘭尼,一個人性的信差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