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巷弄的咖啡館,是朵兒可以自己作主的空間——原本想要經營一個優雅的空間,但在開幕那天,一卡車的海芋為他換來一屋子的怪東西、咖啡館成了「以物易物」的據點,拿鐵跟手指泡芙反而成了配角。朵兒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生氣。生意是真的變好了;但客人不是為了咖啡而來。這時,一個稱讚點心好吃、喜歡Espresso而且名字又是朵兒所喜歡的顏色的男人,帶來35塊手工香皂跟35個故事。每聽完一個故事,朵兒就會畫下一幅畫。而這個說故事的男人,想換走什麼呢?……
一根迴紋針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的。以物易物可以換到什麼?交換的價值基準又是什麼?雖然一開始是因為妹妹薔兒不想清水溝,而用客人想要的泰文食譜換得了免費勞工,但朵兒卻從旁意識到交換當中的心理價值因素。交易開始變得隨性,甚至有些浪漫:當說故事可以換得手機吊飾,兩首歌可以換走歌本,刷油漆可以換走木馬時,天馬行空的妹妹和腳踏實地的姊姊,在交換實驗當中似乎也交換了性格。姊姊開始想要冒險,想要有足以拿出來和人交換的故事;妹妹因為認識了里長的兒子,開始想要存錢,過安穩一些的生活。
右邊是姊姊朵兒左邊是妹妹薔兒。雖然妹妹看似成事不足,但沒有他也不會有這個故事。
朵兒跟薔兒都不是長於計畫的人,但他們開放心胸,接受各種可能,努力過生活的同時也不忘把握偶然的機會。朵兒原本在公司工作,把握了阿姨離開台灣的機會,買下了咖啡店。在陽明山的山路上發生擦撞意外的時候,海芋和賠錢,朵兒選擇了海芋,因而得到一屋子「留著也是佔位置」的怪東西。他沒有把東西清掉,而是在客人偶然問起一樣東西賣是不賣時,任由妹妹的怪點子把咖啡店變成以「以物易物」聞名的觀光據點。沒有刻意經營,而是在某些時點上加入自己的想法,使得某些東西成形。隨著態勢發展,但其中也有自己的意志。就像當中的一句台詞說的:「只要有兩個人,就會發展出故事。」電影充分發揮說書人的魅力。讓人忍不住想知道:「後來呢?」而時時會心一笑。是讓人愉快的小品。
悲情的男人們。左邊是離職副機師群青。自以為絕招出盡,可以贏得佳人青睞,結果故事說得太精彩,朵兒用咖啡館股份換了機票出國,群青……雖然算有追到,但是顯然是被晾著了(笑)。右邊是里長兒子。水溝清著清著,就跟薔兒在一起了。還努力學做點心,贏得未來大姨子「你比我妹強多了」的讚美。應該是個好男人吧?雖然完全被薔兒呼來喚去、當免費勞工用……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Oct 07 Thu 2010 21:13
電影:第36個故事 Taipei Exchange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