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探索無限: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台中科博館,2014.7.8-2015.1.4

官方所選的這張照片是James Stanfield以羅浮宮金字塔為背景所攝。構圖的複雜反映出此時攝影已經成為國家地理雜誌的重心。

NG台中場.jpg

然而,入口處的設計才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從第一期至今的雜誌封面照片,貼滿了幾面玻璃牆。盡頭處的黃框,剛好可以框住看展者的身影。一瞬間,看展觀眾彷彿也成了這本經典雜誌的封面。

NG4.jpg

雜誌的出版其實源自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創立。創辦人以無比的熱情,決定探索「這個世界,和其中的一切。("The world and all that is in it."」,並且把他們的見聞公諸於世。一開始的雜誌專業而艱澀(連封面都很像學術論文期刊),然後才漸漸用通俗的語言說明,並加進照片(剛開始的照片也很樸素,跟隨手拍的照片差不多,只是忠實的呈現肉眼所見),到最後決定用影像來傳達最多的想法,攝影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漸成一門專業藝術。到如今,隨著攝影器材普及、操作難度下降,人人都可以拍出精美的照片,攝影師的地位受到挑戰。在這樣的一百多年間,雜誌為「世界和其中的一切」所留下的影像,記錄了地理人文和科技發展。時間的流轉,歷史的更迭,因為攝影師按下快門而定格。

展場依照片主題分為深入險境、影像歷史、人文探索、生命之歌、攝影精粹、憤怒大地、走進科學、台灣記憶等展區。身為台灣人當然要看一下台灣記憶的部分。想不到國家地理第一次拍下台灣居然早在1920年代。入鏡的是台灣當時的樟腦產業與原住民。近代則有1992年兄弟象爭得職棒總冠軍時彩帶滿天的場面。如今兄弟象已成了歷史,照片中台灣瘋職棒的熱情卻依然澎湃。

NG 的動物攝影是我的最愛。但早期的一些拍攝方式現在一定是會被罵吧。譬如說George Shiras為了拍出白尾鹿驚嚇跳躍的畫面,用了雙線裝置:第一條線觸發空包彈,鹿驚嚇而起,第二條線觸發閃光燈,趁此拍照。完全是很糟糕的作法啊!另一位拍攝斑馬的Carl Akeley,曾為了製作立體造景跑去非洲獵大象。這也反映了當時以人為本的價值,跟現在人與自然同存的觀點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譬如說海豹把攝影鏡頭誤為同類,帶著企鵝前來餵食。或是岡斯灣的鯊魚浮出水面,其實只是對遊客好奇——當然對遊客來說刺激太大了。還有攝影師為了拍下靈熊的鏡頭,在雨中默默撐傘守候——我猜「等待」應該是攝影師們聊不完的話題。——

我很喜歡George Schaller拍攝的雪豹:

NG2

雪豹據說形跡飄忽,很難遇上。但照片中的雪豹卻微微側頭,直視鏡頭,露出打量的神情。我想攝影師對世界的好奇和動物對人類的好奇都有著同樣的天真:只是那樣的天真並不能保證動物不會顯露野性罷了。

鏡頭之後也有一些讓人悲傷的故事。去年逝世的追風者Samaras父子和Carl Young,原來就是學會贊助的科學家。一生研究龍捲風,最後死於龍捲風,令人欷噓。然而,更撼動我的是Dian Fossey的故事。進入猩猩社群的Dian為了維護這些動物朋友,屢次破壞陷阱,與盜獵者衝突。最後在居處被殺。照片記錄了他們研究觀察的對象,卻無法述說他們的人生。

總之,照片裡的故事動人、照片背後的故事也很動人。如果你想聽照片背後的故事,我蠻推薦他們的定時導覽(10:00跟14:00各一場)。無論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去看這個展覽,總會受到感動。展期到明年初,推薦大家去看看。

☆圖片所有權利屬於國家地理學會。
★官網:http://natgeo125.osmuir.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tuseater 的頭像
    lotuseater

    泝流光

    lotuse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